“有事找代表,‘逢四’能解决。”——如今在同乐街道辖区内,这句顺口溜成了群众口口相传的实在话。同乐街道人大工委依托每月4日、14日、24日的“逢四说事”制度,把“议事桌”搬到群众家门口,从小区广场的坑洼地坪到社区门口的停车难题,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解决,让“履职为民”从承诺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补好“民心地坪”,让广场重拾热闹
“孩子在广场跑总摔跤,老人散步也怕崴脚,这地坪早就该修了!”在中央公馆小区的“说事点”上,居民李阿姨指着活动广场坑洼不平的地面,向同乐街道人大代表杨金国反映问题。杨金国代表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向同乐街道人大工委反映,街道人大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前往现场察看,通过走访、实地勘查,具有专业特长的区人大代表陈惠彬对该小区两处儿童娱乐场地设施改造向物业企业提出了建议方案。在南谯区人大代表同乐代表小组代表们的关注和推动下,物业企业成本价采购、物业管理人员带队铺装施工,节省了外包费用,完成了滑梯等两处400平米2厘米厚的橡胶地垫改造铺设。
拓宽“平安通道”,让出行不再“卡壳”
“北门非机动车道太窄,上下班高峰期堵得水泄不通,电动车、自行车经常剐蹭!”高速·东方天地小区的业主们在“逢四说事”时,集中反映了这一“出行难”问题。同乐街道人大工委实地调研发现,该小区北门紧邻主干道,非机动车道仅1.5米宽,且仅有一个出入口,早晚高峰常造成拥堵。由于涉及园林、城管、住建等多个部门,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同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费永奇主动对接经开区和住建局,就高速·东方天地小区北门树木移除事宜专题协调沟通。他结合前期人大代表实地调研情况,要求住建部门从民生需求出发,移除影响通行的树木。经过多轮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明确了树木迁移方案和实施时限,为后续非机动车道拓宽工程扫清了障碍。
规整“便民疏导点”,让街巷畅通无阻
“路口被小摊贩占得满满当当,开车得挪着走,走路还得侧着身!”在花园社区的“逢四说事”广场上,家住花园社区的居民赵师傅向区人大代表、同乐街道党工委书记袁立梅倒起了苦水。原来,阳明路与新生路交叉口的“三小修便民疏导点”,10余家经营户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不仅堵了路,还扰民,周边商户和业主经常投诉。袁立梅代表当即带着问题走访调研,逐户听取经营户和居民的诉求,结合周边农贸市场布局,提出“规范搬迁+长效管理”的解决方案。袁立梅代表主动对接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反复协调选新址,最终敲定同乐东苑农贸市场西侧空地作为新疏导点,并协助经营户完成场地申请、资金报批等流程。在代表们的全程跟进下,10余户经营户“零冲突”搬迁到位。原路口迅速完成拆违清障,道路通行效率得到提升;新疏导点通过商户自治+社区监管,环境整洁度得到提高,周边商户满意度大幅上升。
从“群众跑腿找服务”到“代表上门听诉求”,同乐街道“逢四说事”制度让基层人大代表真正成了群众的“贴心人”、问题的“终结者”。这一个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变化,不仅彰显了基层人大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滁州市南谯区同乐街道人大 高飞)